3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介紹防范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春耕備耕工作及汛期氣候趨勢等。
發布會由國家衛建委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主持,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王志華,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中央氣象臺副臺長魏麗,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出席發布會,就媒體提問作現場回答。
發布會上,針對媒體記者提出的今年入汛情況、汛期氣候趨勢、氣候變化與水資源等有關氣候問題,周兵同志進行了解答。
今年春季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降水明顯增多。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氣候監測結果,截至3月25日,廣西平均降雨量達143.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5倍,為歷年同期最多。根據相關規范,25日廣西已達到氣象入汛標準,較常年偏早29天,也成為歷史上僅次于1983年(3月15日)的開汛第2早年份。根據監測規范和中國雨季監測指標,華南前汛期于3月25日開汛,較常年(4月6日)偏早12天,預計2020年廣東省開汛時間接近常年。
關于今年汛期全國氣候趨勢,中國氣象局聯合水利部信息中心于3月23日-24日組織多家單位進行會商,預計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呈“南北多、中間少”分布,澇重于旱。全國大部氣溫偏高,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臺風個數略偏多,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略偏多,強度偏強。需要加強暴雨洪澇、干旱、臺風、高溫熱浪、山洪地質災害、強對流等氣象災害的防御。
氣候服務室趙琳同志作為專家助手參與了發布會現場氣候相關問題回答的文字校稿任務。
此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受到媒體和社會高度關注,據中國網統計,發布會結束后的3個小時內,新聞點擊量達到了582.7萬,實現置頂;當日《新聞聯播》對發布會進行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