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11月30日  星期四
    CN / EN / 微信
    2022年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會暨落實“雙碳”目標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日期:2022-12-22 來源:內網 作者:氣候中心,辦公室-計劃財務處- 陳克垚

    2022年12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國家氣候中心與社科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舉辦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2)》發布會暨落實“雙碳”目標高峰論壇。

    中國氣象局局長莊國泰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祝賀并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司長熊紹員、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袁佳雙、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莊貴陽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王利民等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袁佳雙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聯合主持。會議還邀請了國家發改委、外交部、生態環境部等單位嘉賓,以及光明日報、中國科技報、中國網、中國報道、中新網、中國氣象報、中國環境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中國天氣網、中國氣象頻道、氣候變化研究進展等十余家國內知名媒體參會。

    綠皮書聯合主編、中國氣象局莊國泰局長在致辭中強調,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他指出: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不言而喻,剛剛過去的2022年夏天北半球出現大范圍極端高溫事件,歐洲、北美多國溫度打破最高紀錄;2022年夏季我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高溫干旱天氣極端性強,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給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IPCC陸續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三個工作組報告,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特別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之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急難險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

    綠皮書聯合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高培勇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特征之一,氣候變化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大量燃燒化石能源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是人類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造成人與自然關系緊張的一個縮影。2022年是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的關鍵節點,盡管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沒有改變,應對氣候變化、加速全球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已成為全球共識。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積極落實“雙碳”目標,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是中國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重要貢獻。圍繞落實“雙碳”目標提出的新課題,要以系統性思維,加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交流合作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研究,統籌兼顧多目標決策,協同推進。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王利民社長介紹了氣候變化綠皮書的編輯出版情況。氣候變化綠皮書已連續出版14部,記錄了國際氣候進程發展的坎坷歷程,見證了中國積極引領國際氣候治理的大國擔當和及中國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的艱苦努力和巨大成績。明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本次《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2)》發布會暨落實“雙碳”目標高峰論壇的召開有助于思想交流碰撞中進一步深入理解黨的理念和主張。

    綠皮書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陳迎研究員代表綠皮書編寫團隊介紹了皮書的主要內容,從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事實和新認識、全球氣候和環境治理、中國落實“雙碳”目標的政策和行動、行業目標和企業案例、城市評價等五個方面介紹了綠皮書的研究成果,指出盡管國際形勢危機四伏,但全球綠色發展轉型的方向不可動搖,能源危機還可能成為加速能源轉型的驅動力;中國圍繞“雙碳”目標已取得良好開局,已初步形成全社會積極支持和參與的良好氛圍。在“1+N”政策體系的引導下,重點行業和企業積極行動起來,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落實“雙碳”目標高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國家氣候談判團副團長蘇偉、外交部氣候變化特別代表齊大海、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副司長陸新明分別對氣候變化綠皮書進行了點評,并就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形勢和國內“雙碳”工作進行了精彩發言。最后,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司長熊紹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莊貴陽進行了總結發言。

    (圖文:胡國權,審核:黃磊)

    綠皮書封面

    掃一掃分享至朋友圈
    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视频|亚洲欧美国产综合大全|亚洲精品操逼亚洲嫩模 视频|亚洲男人的天堂av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