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清塵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全球氣候觀測系統(GCOS)研究組聯合主席、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長期參加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工作。2015年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關于《巴黎協定》的談判。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在開展國內氣候行動、實現低碳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為發展中國家低碳轉型提供了借鑒?!痹H歷《巴黎協定》談判的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對貝殼財經表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確立,更彰顯了我國愿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新貢獻的明確態度。
在日前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大會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之一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調了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皯撜f中國正用實在的行動來兌現實在的承諾?!背睬鍓m稱。
根據氣候變化預估,至少到本世紀中期,全球地表溫度都將繼續上升。人類應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巢清塵認為,途徑主要是兩類,即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她同時強調,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無論采取哪種措施,全球各國合作都是重要途徑。
十年來,中國以實際行動穩定了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貝殼財經: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哪些貢獻?
巢清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在開展國內氣候行動、實現低碳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和成效,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明確提出了雙碳目標,這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內各部門在編制“十四五”規劃目標和計劃時均以“雙碳”目標為指引,各級政府也把“雙碳”目標作為制定地方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指引。
二是低碳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2012年至2021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平均6.5%的經濟增長,累計節能約14億噸標準煤,相應減少二氧化碳37億噸,煤炭消費的比重從2014年65.8%下降到了2021年的56%,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16.6%,可再生能源裝機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提前3年完成了2020年碳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
三是大力開展氣候變化適應行動,制定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做出了統籌謀劃部署,提出了到2035年適應氣候變化的目標。
四是建立了全國碳市場,把碳市場作為推進實施“雙碳”目標的重要市場手段。
五是氣候投融資領域取得積極進展,發布促進氣候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通過金融手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具體行動的落地和實施。
以上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和成效表明中國已經走上了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以實際行動穩定了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為巴黎協定的全面有效實施奠定了制度和規則基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和成效也為發展中國家低碳轉型提供了借鑒,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了表率。
貝殼財經:這十年間的一個里程碑事件是2015年《巴黎協定》的簽署,提出本世紀內將全球變暖控制在較前工業化時期2℃范圍內。你可否結合自身經歷談一談《巴黎協定》簽署、實施等一系列過程,有沒有難忘的故事可以分享?
巢清塵:2015年,我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一員參加了在法國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關于《巴黎協定》的談判。為促成這次大會取得成功,中國在會前、會中、會后都做了大量工作,發表了中美、中歐、中法等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巴黎協定》的通過、生效做出了重要貢獻。
有一件事情至今我還很有印象,巴黎大會即將收官之際,歐盟突然宣布與79個國家在內的非洲、加勒比海與太平洋(601099)國家集團達成一項“雄心勃勃并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隨后,美國也宣布加入,由此該集團被稱為“雄心聯盟”,但中國、印度等國不在該“聯盟”中。當時光明日報采訪我對于這個聯盟的看法,我明確表示“政治作秀大于實際意義”?,F在再看這件事驗證了我的感覺,這個聯盟自巴黎大會之后并無實質性活動。聯盟提出的關于“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雖然最后在《巴黎協定》中給予了體現,但從目前各國提出的承諾看是難以實現的?!靶坌摹辈荒苤皇恰翱照劇?,而要實實在在踐行。
還有一件事情是大家事先都沒有想到的,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隨后我國又承諾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需要做出艱苦卓絕的努力,表明了中國全力推進新發展理念的堅定意志,彰顯了中國愿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新貢獻的明確態度。
在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大會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之一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調了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應該說中國正用實在的行動來兌現實在的承諾。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次和強度還會增加
貝殼財經: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09℃,你如何看待全球及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面臨的形勢?有哪些影響與危害?
巢清塵:近百年來我國的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增加,復合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增加,高溫、干旱與暴雨洪澇并存。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長期、深層次上生存與發展的挑戰,各國也都在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轉型而努力。
氣候變化已經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在水資源、生態系統、糧食生產和人類健康等領域都已有體現,預計在未來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次和強度還將進一步增加,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經濟社會帶來更大風險。
貝殼財經:你曾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根據氣候模型預估,氣候系統變暖至少會持續到2040年,我們該如何應對?
巢清塵:根據氣候變化預估,至少到本世紀中期,全球地表溫度都將繼續上升。實際上這還是最為樂觀并且幾乎難以實現的一種情形,況且氣候系統的一些慢過程,如海洋、冰凍圈的變化甚至會持續數百年。
那人類應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呢?途徑主要是兩類,即減緩和適應。減緩是指通過各種政策、措施和手段,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增加碳匯。增加碳匯的途徑主要有植樹造林和采用固碳技術。從各國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來看,可以實行直接控制,包括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溫室氣體的排放,限制砍伐森林;也可以應用經濟手段,包括征收碳稅,實施碳排放交易等。
適應是自然或人類系統在實際或預期的氣候變化刺激下做出的一種調整反應,這種調整能夠使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得到減緩或能夠充分利用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適應氣候變化有多種方式,包括制度措施、技術措施、工程措施等。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因此,無論哪種措施,全球各國合作是重要途徑。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 程維妙